#家庭教育加油站#
情窦初开的初中女生,被父母发现早恋与班上一男同学陷入恋爱,父母严令禁止,孩子却说出来“打死也不分手”的话,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真要强制她们分离吗?
首先,棒打鸳鸯的方法,往往会把事情往极端方向引导,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对感情最有求知欲的年龄。电视、网络到处充斥着甜蜜的气味,让孩子不受影响,这本身就不科学。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指的是少年恋人们很容易把外界的阻挠看成爱情本身要面对的考验,进而别人越管,越要坚定的在一起,忽略了用理性去评价恋人和恋情本身。
作为孩子的母亲可以站在朋友的立场讲讲自己少年时期的爱情是如何开始和结束的,后来是如何遇到孩子爸爸的,作为爸爸也可以讲一下自己的爱情观,讲自己的爱情故事的目的是帮孩子理解异视角。
孩子往往不愿意说教,但故事本身存在着“八卦”元素,她一定爱听。她们需要的了解的是,爱是怎么来的,爱要往哪里去,生活中爱是最重要的吗?
在给孩子讲自己爱情故事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孩子的反应,要让孩子放松下来,不再拒绝和父母交流自己的爱情,这样的氛围能鼓励她主动分享恋爱动动机。
1、太年轻遇到太多不确定的未来。比如“地域、经济”
2、过早做出相恋终身的决定可以会错过很多其它更适合自己的人。
3、自私,不能互相成就对方!
作为爸爸应该代表夫妻双方,表达对于孩子本人无条件的接纳与绝对支持,帮孩子在心理上兜底。比如:不管做任何选择,爸爸妈妈都无条件的爱你。我们希望可以保护你不受到任何的伤害。
不要让孩子觉得因为早恋,爸妈就有要与自己划清界线的风险,这些交流能够帮孩子安全的思考与辩析自己的爱情,并且离父母更近,而不是把思维集中在如何叛逆上面。
交流后过几周,可以问问孩子能不能与她的男朋友见一面,一起坐下来聊聊天,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认识他,这招其实非常有效,见过后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帮孩子更多的做判断。也不必要经常偷偷摸摸的跟踪去了解。
但要注意,这可不是鸿门宴,是真诚地想要见一见,中国文化中见家长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这其实是给小恋人们制造一个情感上的挑战,让他们知道这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也要有勇气面对其它人,还要把恋情公开。
男方是不是有担当,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一旦对爱情的美好幻想被这种实际的矛盾打破,她很有可能会主动结束这段恋情。因为一般来说对方表现都不会很好,少数该赴约的也可能表现不佳。
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他有什么好的!谈恋爱学习一定不会好的。你们这样不会长久的类似这样的话。这些话无意中就是表现了对孩子审美、和科学管理时间的能力都被质疑。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感受到羞辱。
最后,希望家长们可以淡定地对待孩子早恋问题,平时也要进行性方面的教育,每个人的初恋都是美好的,即使不能开花结果,也不要变成苦果,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可以很好的应对这青春期“甜蜜的烦恼”
标签: 初中恋爱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