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素有“现代工业的血液”之称,在工业化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石油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地大物博的中国,储存了多少石油资源呢?一圈三连,求个关注,带你找到答案。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已探明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有7亿桶以上,够用158天,而日本虽然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石油储量居然超过了5亿桶,够用160多天,这是为什么?
石油的主要用途在军事方面,再强悍的飞机坦克,没有石油,也是无法运行起来的。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采取了石油禁运措施,一开始,只是道义禁运。1940年7月,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表示将对日本展开道义禁运措施,禁运物品包括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汽油和一些铁矿,这并没有对日本造成实质性的打击,因为日本的飞机采用的是辛烷值87以下的航空燃油,但却是美国给日本提的一个醒,表示美国是有可能,也有能力对日本实行全面禁运的。
虽然同属于境内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但日本和德国的情况并不一样,德国拥有大量的人工合成燃料厂,可以用人工燃料暂时取代一部分的石油,但日本只能依赖进口。1939年,日本百分之八十的石油都来自于从美国进口,国内的原产页岩油只能达到需求的百分之七,这也就代表,一旦没有美国的帮助,日本将陷入石油真空状态。
不见棺材不落泪是日本的一贯作风,被道义禁运之后,日本并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变本加厉地往南扩张,意图夺取荷属印度群岛,控制整个印度支那。为了制约日本的扩张势头,1941年7月28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不仅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储备外汇资产全部冻结,还实行了石油禁运,同时,英国和荷兰也暂停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在新能源尚未研发出来的年代,没了石油,日本的海军的情势变得严峻了起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日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偷袭珍珠港。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是可以打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则是可以保护日军海上交通的顺畅,方便日本能从苏门答腊等地运回石油。然而,这场偷袭行动却彻底惹怒了美国,12月8日,美国正式对日宣战,他们不仅彻底地切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链,还派出部队,拦截开往日本的邮轮。
一开始,日本还能靠着东印度群岛上的石油设施,自己修复和开采石油,维持战争所需,但他们开采的石油,仍然需要通过海运送回本土,这段路上,充斥着美军的战舰和潜艇。时至1944年,日本建造邮轮的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美军炸毁邮轮的速度了,在当时,日本只要有邮轮离港,所有人都会认为,这个邮轮是根本到不了日本的。他们无法从国外进口,也无法将开采的石油运回,一时间,日本石油资源变得极其短缺,而这,大大削弱了日本的作战能力。
中国的大国国运有多牛,日本侵华时期,曾对中国东北展开了地毯式的石油勘探行动,最终为何无功而返?一圈三连,求个关注。日本国土面积仅有37.8万平方公里,石油储量却达到了5亿多桶,可供全国使用160多天,对于资源贫瘠的他们来说,只能依靠进口的方式获得石油。
由于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采取的石油禁运措施,让其军事实力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日本开始意识到囤积石油的重要性。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日本战舰就是因为缺少石油,无法维持正常运行,没能出席战斗,同年,日本空军的训练时间也缩短到了30小时,之后甚至直接取消了,目的就是节约石油。
没了石油,战争还在继续,日本只能选择用松脂炼成燃油,时间一长,松脂也不够了,燃料中的酒精越掺越多,如此劣质的燃料,让日本空军的作战能力遭到了重创。可以说,日本选择投降,除了因为两枚原子弹的巨大杀伤力之外,美国对其采取的石油禁运措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除了水产资源丰富之外,其他的自然资源可谓是相当贫瘠,石油资源更是少得可怜,只能依靠进口,而世界主要的产油区,又在局势十分不稳定的中东地区。举个例子,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的时候,曾禁止全世界使用美元从伊朗购买石油,而美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通用货币,被禁用后,世界各国都无法再从伊朗购买石油,如果中东局势发生问题,影响到石油的正常贸易,对日本的工业发展将再度造成重大打击。同时,日本进行国际贸易,主要依靠海运,而一直以来,日本和周边邻国的关系有目共睹,一旦出现意外,日本的海运通道极有可能遭到封锁,有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日本选择囤积石油也很正常。
中国地大物博,资产丰富,但在以前,却一直被扣着一个“贫油”的帽子,这是怎么一回事?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土地上,犯下了数不清的滔天罪行,只有四川、西藏等不到十个省份没有遭到他们的践踏,而日军侵华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资源。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全面占领了东三省,并且成立了“满铁查询部”,这个部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东北寻找石油。
数年间,日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始终没能找到大型油田,最后,勘探人员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东北不存在孕育石油的条件。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转而前往其他地区寻找,但仍然一无所获。
事实上,当时日本的勘探队,包括世界上大部分的科研人员,一直有一个错误认知,那就是只有靠海地区才能产生石油,但中国东北部的大庆油田,就是极其罕见的陆相石油。日本勘探队由于自己的刻板认知,再加上当时勘探技术的不足,和大庆油田失之交臂了,也因此,中国被扣上了“贫油”的帽子。
你有没有想过,中国的石油,究竟还能够用多久呢?一圈三连,求个关注,告诉你答案!中国曾经被认为是“贫油”国家,直到大庆油田的发现,才摘下了这顶帽子,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石油的需求量日渐增加,而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究竟该如何获得呢?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发展迫在眉睫,为了找到石油,中央组建了一支石油勘探队,一开始,勘探队按照原有的方向进行勘探,也没有找到石油,当时,相当一部分人都已经做好了,今后需要靠进口获得石油的准备,然而,李四光却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李四光提出了陆相生油的观点,改变了勘探队的探测方式,就这样,1959年9月,勘探队在松辽盆地发现了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为新中国的十岁生日送上了一份大礼,让日本最郁闷的是,大庆油田的发现地点,距离他们当时勘探的基地,只隔了几百米,或许这就是中国的国运吧。截至2021年年底,大庆油田累计开采原油超过了2.86亿吨,让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
1973年,国际能源署要求各个成员国必须储备够用60天的石油,而随着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国际能源署又将标准提升到了90天。虽然日本获取石油的方式只能选择进口,但他们的石油储量已经达到了5亿多桶,够用161天,远超合格线,而美国更是达到了7.27亿桶,不仅够国内用158天,甚至还能以此作为武器,和欧佩克集团争夺世界原油的定价权。而德国和法国的石油储量也十分可观,分别可满足国内117天和96天的石油耗用。
反观中国,中国虽然能通过进口和自产两种方式获得石油,但让人意外的是,根据中国石油的战略储备建设计划,中国的石油储量仅为8500万吨,差不多够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刚刚达到国际规定的石油储量达标线,而光是要达到这个结果,中国就耗费了超过1000亿元。可以看出,中国在石油方面的战略储备量,离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
从2005年至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翻了一倍,而国际石油的价格,也从上世纪90年代的每桶20美元,涨到了每桶112美元左右,这就直接导致,中国为了获取石油,耗费的资金也在成倍式的增长。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来说,如何获取足够的石油储量,确实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标签: 中国有多少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