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落墨点清颜 548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初中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讲述法是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常青树,是课堂教学的万法之宗。无论怎样进行新课改,讲述法都是教学法的保留项目。当然,与时俱进,少讲精讲乃是大势所趋,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运用此法教学的时候,能够做到以下几点,课堂教学会收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一讲:

讲,即讲道理,也可以说是讲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容易知道或者不容易发现的道理和规律,不妨先由教师讲出来,然后由学生进行体会和理解。例如:当我们学习过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遭到失败以后,在学习二战时期的内容时,又知道1941年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最终也遭到失败。这个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及时地向学生引用一下马克思在《论波兰问题》中说过的话:“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你对现实感到迷惑,你就去读读历史,其实一切都发生过。如果你对历史感到迷惘,你就来看看现实,其实历史正在发生。”

二述:

历史本来的面目就是口耳之学。述史应该是学习历史过程中的基本技能。教师带领学生述史的一项技巧就是编制一些口诀。

比如中国历史朝代歌:

尧舜禹、 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和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三总结:

能讲会述善总结,应是教师的基本功。在每堂课的最后,在单元复习课上,或者在一个专题教学的时候,教师都要及时的进行知识系统的总结。比如在讲“维新变法”运动的时候,做如下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完本课,大家要把握住“一二三四”: 所谓一,即一部著作,严复的《天演论》;所谓二,指两个历史事件,一是公车上书,它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其次是戊戌政变,反对派用政变的方式,终结了维新变法运动。所谓三,即三个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所谓四,即四个阶段,维新变法运动经历了兴起、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

四听: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心不在焉,这一堂课对于教师和学生无疑都是失败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求知欲,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讲,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式的讲述,无疑是对牛弹琴。有的学生和我开玩笑说:“对!牛弹琴!”你看:老师成了笨牛了。

五想: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惘就是惘然,没用呀!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与教师互动。比如在初三复习的时候,教师一边讲述,一边让学生举一反三,对比类推。你讲到岳飞,他能想到戚继光;你讲到文艺复兴,他能想到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你讲到明治维新,他能想到戊戌变法。这样的教学,不亦乐乎!孟子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乐!殊不知,天下英才也要靠我们发现,靠我们培养!

六落实:

一堂课下来,无论你是行云流水,还是激荡回旋;无论是学生听的如痴如醉,还是笑得前仰后合,这都不是最终的课堂效果。课堂效果讲的是最后的落实。你讲完了,他也学完了,大家合上书,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今天讲了什么?学了什么?来!比着说一说!如果同学们都能头头是道的讲一遍,OK!本节课完事大吉!

标签: 初中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