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对待生活中的问题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这个时候应该要孩子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从事什么职业的工作?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想获得什么样的成就?
之所以会让我有这样的思考主要是因为两件事情。
一件事是我的两个侄女今年高考填志愿,两个孩子成绩都还可以,一个是执拗地和家长唱反调,偏偏要选家长不同意的专业,而且听不进任何意见或者建议;另一个是自己对专业没有什么想法,看自己的分数,够哪个就上哪个。
当高考志愿填报已经落下帷幕,我思考了其中的缘由。
第一,孩子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父母安排下学习生活,当她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有了叛逆的想法,想挣脱父母的束缚,也许事后她也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并不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在选择的当口,她就是要一意孤行。其实选择不是和谁赌气,也不是要和谁去争输赢,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第二,孩子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以成绩名列前茅为目标,考试分数就是证明自己的准绳,成绩好的孩子,得到的夸奖就多,成绩不好的孩子,得到的夸奖就少,这样的激励机制让孩子们只以分数和排名为目标,当高考结束,孩子的目标性就变得模糊了,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上了大学,就像是进了保险箱,开始放纵,失去奋斗的动力。但是进入大学,才是人生的开始,更应该有自己的目标。
另外一件事是我自己的孩子马上上初三,他十分满足现状。小学的时候,他在年级里并不是非常优秀,但是小升初就近入学后,他在初中就显得优秀了许多,排名也靠前了,获得的奖项也增多了。从这些表象中,他获得了许多自信,也有一点自满了。总觉得只要保住自己在学校的名次就可以了,暑假只满足于完成学校老师要求的几项作业,课余的时间都分配给了电子游戏。这样的状态让人很着急。
格局和眼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井底之蛙只能看见头顶的一小片天空,只有跳出自己原有的小天地,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所以我昨晚和孩子在夜跑后聊天时提醒他,是时候要思考自己的人生了,他现在才14岁准初三学生,之前的基础也还不错,自己的人生有无限种可能,树立远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一个一个的完成,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是很有可能能够成功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中考后或者是高考后不至于迷茫,不至于丧失动力。才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后悔,才不会因为蹉跎岁月而自责。
标签: 初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