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平中学 上海市建平中学怎么样

深不可埋 926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上海市建平中学 上海市建平中学怎么样

当年约好,我们不说再见!

再相遇,你的样子只在回忆里

……

-建平·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崮山路517号,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曾经每天待在建平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更多,3年,那是一千多个日夜。


对于建平的回忆,总是那么多。有美好,有沮丧,有快乐,有痛苦……青春是五味杂陈,是跌宕起伏。但无论哪种,如今看来都成了绝版,谁还回得去?


毕业多年,路过,却不曾走近。总想着要在一个夏末,就如当年那般,带着憧憬走入。后来,这种想象,成了再也无法实现的幻想。

那些过去熟悉的建筑、那些地方,往后只能活在了我们的回忆里,再也回不去!


在建平,有种校友叫爸妈


算算建平,今年73周年,再过2年,就是75周年。我们一届,只不过是其中的3年,建平的学子,是千千万万。

(65周年校庆)


在建平,你很容易发现,自己的爸妈,可能就是自己的校友。你还会发现,爸妈的老师竟然还是自己的老师。


这一点都不奇怪。建平中学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虽然它并不是上海最老的一所中学,但是建平的变化也不曾停滞过,我们对于建平的记忆,也是一代一代,一届一届,都有着不

同。


但无论是哪届,我们又都同属与建平,因为这里都安放着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即便走出了建平校门,五湖四海的我们都还是建平人!

爸妈记忆中的建平,没有宿舍,路远的孩子只能在校外借房子;没有食堂,学校尽全力保证学生自带的饭菜都能有地方热一热;更没有如今已成普遍的空调,多媒体教学工具,所有一切都是那样艰苦。


岁月改变了建平,改变了在建平的师生,唯一不变的只有建平精神。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间,建平的师生们都身体力行着建平人的文化。


建平的校舍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变化着的,崮山路517号早已不够位置发展,去年在崮山路385号的新校区终于投入使用了。


爸妈记忆中的校门是这样的


几层楼的教室


煤渣跑道的操场


还有那一枚锈迹斑斑的校徽


回家翻翻爸妈的东西,说不定你还能找到这个曾经的校庆纪念徽章。


到了我们这一代,有了新的教学楼,新的宿舍,新的休闲区,新的报告厅,新的体育馆和操场……这是我们记忆里的场景。


从高一到高三,我们曾在这走过


最初,我们的故事都从校门口的一座巨大的花坛开始,整个花坛用鲜花和绿草装点成醒目的五环,就像建平的校徽。


花坛上是一个硕大无比、金光闪闪的苹果,在绿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这就是建平人引以为自豪,寓意第一的金苹果,也是世界第一大的金苹果,这就是我们的建平园。


这个苹果伴随着我们整个高中生涯,毕竟在建平,最高荣誉奖是获得建平中学自己的“金苹果奖”。


花坛南侧,是一条曲径回廊,廊顶藤蔓纵横,或依或抱,生机盎然。


我们在挹芬最初相遇,在底楼的休闲区,木椅圆桌,一席舞台,一架钢琴,这里有我们最无悔的青春色彩。


偶尔看到安静的少男少女奋笔疾书,还有体育课后在自动贩卖机前排起的小长龙和肆意的欢笑,这是属于建平的独家记忆。


远翔,正如它的名字,这里创造过太多神话,北大、南大、交大……所有的高三学子从这里开始飞向远空,开启自己充满无限希望的人生。


致真楼是全建平最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楼,集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于一身,还有各种动物标本,科学模型展示,不得不说,建平的科创担当就是它了!


“世济其美,不损其名。”这便是济美楼一名的由来。济美的底层是建平曾经的图书室,当年最喜欢夏天的时候去,然而借书的日子是在高二那年戛然而止,再也没有空闲的时间可以花在图书馆了。


听说现在这里已经改成自习室,而弘渊楼成为新一代图书馆。济美楼的二楼三楼四楼则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微格教室,以及各大社团的活动地点。


我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方式,发现了建平的美好。无论是幽默迷人的老师还是朝夕相处的同学,无论是忙碌的筹备活动还是紧张的日常学习,或者只是一到夏天就冻死人的空调,都会变成日后与校友相认的暗号。


要是阳光足够充裕,冬天的午后,在长长的课间走廊上,总有一群群学生在那嬉笑打闹,也有人眯着眼不说一句话,看着前方。


进入建平之后,每天中午下课铃响总是能见到同学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一个地方——食堂。

最怕老师上午最后一节课拖堂,这将意味着吃饭得排老长的队,甚至会好不容易排到然后阿姨一抬手,没了,换个窗口吧……不能更惨。


记得待过的每间教室,黑板上的每天课程,如今已经变成了跟国际接轨的走班制,数学英语上下课铃声响了,三四个班级呼啦一下,走廊里满是抱着书的学生,课桌上再也没有书本的遮挡。


如果你听到某女生宿舍传出尖叫然后有人一路奔下楼找阿姨,那多半是有飞蛾飞进房间了。


如果晚上回的晚便能看到楼梯上的“等吹头发”大队,而且常常人手一本英语书或词汇手册或语文书背着,蔚为壮观。


无数个昏昏欲睡的中午,倒头趴在题海里,烦闷的夏季总是冗长又冗长,整个高中就这么一直徘徊在校园里,从这栋楼到那栋楼,有明媚的阳光,有阴冷的细雨,有飘雪的北风……


在建平,我们最留恋的地方


建平中学最美的是什么?是远翔楼前的两株垂丝海棠?是篮球场边一排是银杏?还是靠近张杨路那个植物园里的紫荆?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最美建平。踩在脚上臭臭的银杏有人忘了吗?和食堂连着的体育馆有人忘了吗?


不过,臭归臭,落满银杏叶的建平园还是美到惊艳!旁边那块篮球场是男生必争之地。那时候最喜欢的是体育课,可以赖在秋千水池或者篮球场边的树下,晒着太阳哼着小曲。


那年建平还是有小卖部的,午间常有人不好好吃饭,到小卖部门口冲好泡面小心翼翼端去挹芬楼的钢琴吧那里吃,以至于后来都喊它“泡面吧”。

那时候,喜欢在晚自习后跑向操场,去释放一天的压抑。一圈一圈走,一圈一圈跑,从起点到终点,不知疲倦,直到最后的铃声响起。


夜晚的操场像是个巨大的回忆制造厂,操场台阶上的闲扯吹风,单杠下的声嘶力竭,跑道上的第一次牵手,角落里的哭泣……太多,不知道你脑海里至今还会闪现什么?


建平的小花园,到了柿子、海棠果、冬枣成熟的季节,总是让人有意外的惊喜。


国庆通宵是建平人一个不约而同的承诺吧,分隔千里但这一天回学校还是能看到很多熟悉的人围在老师边上噶三胡,真的很温馨。


还有南京行,身着黑色中山装,行色匆匆地在纷飞的细雨中走过,这正是我们的真实写照。

听说现在的建平不学农了,用了职业体验作为代替,然而我还记得当年妹子们的麻花辫。


高三的春游秋游在全国真的独领风骚~还有英语节音乐会,当我发觉大学也有社团文化节的那刻,真心觉得建平真的不像一所中学。


梦想还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一定要说有,就只有大学两个字!


建平的美食,温暖慰藉着我们


高中时候,我们被知识狠狠灌溉着,有时候疲惫到瘫软。于是食物成了慰藉温暖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这大概是吃货们喜欢的理由。但确实在那个时候,食物给了我们能量。


大家对于建平的美食回忆,基本是一致的,排第一的永远是妙丸家的章鱼烧。建平人都是吃着章鱼烧毕业的,要说没吃过都不好意说自己是建平毕业的。

吉祥馄饨是整个高中的回忆,那时候吃了整整3年都没有吃腻,还是那个味道,好吃!让人怀念!


即使现在毕业了,偶尔路过的时候也会再买一次。吃到嘴边,看着往来的学生,会恍惚,是不是该进去上课了。


卡拉1号是建平附近最in进口食品超市,芝士火鸡面、原味火鸡面、辣条、饼干、巧克力、海苔、果汁、糖果、pocky、鳕鱼肠、牛肉片,作为一个足足的吃货一定要全部尝个遍才过瘾!!


吉祥馄饨旁边的味美小吃坊的煎饼果子薄脆的饼皮,配上脆饼,香菜,榨菜亦或是甜酱辣酱之类的,散发出来的香气,足以让回家路上饥肠辘辘的学生或是来吃早点的人为之侧目。


还有食堂,即便毕业好多年,还是会想念那时候的奶茶、关东煮、炒饭、炒面、汤面、咖喱鸡块、红烧鱼、肉排,进了建平会胖二十斤,这句话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惜现在已经吃不到了。


对吃如此怀念,或许是因为,大快朵颐的时候,我们才觉得那是最真实的,也是放松的自己。


我的高中结束了,回想起来不只是没完没了的练习册,做不完的卷子;还有思贤堂;运动会;夜自习保持清醒的水喷雾;偷偷买来的锐利杂志……


初夏的建平园,带着栀子花特有的清香。在这个青春骄傲的五月天里,毕业与离别,似乎成了这一季的主题词,三年的故事且长且短,今天即将挥手作别,有些伤感,有些惆怅,但更多的是感动与珍藏……

还记得,拍毕业照那天明媚的阳光和身边簇簇的微风,我们笑得腼腆自然,那个样子真挚动人,只是不久后我们都将各奔东西!

清空教室,走出校园,一切都是那么行云流水一般……只是步步回头,却再也拉不回时光!



毕业季

用三年的时间

换一个心底永远的回忆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

是否愧对高中那三年

标签: 上海市建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