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的主人公出场之前,请允许我先说一下大连艺术学院的一段趣事。
非必要不出校,已成为一种共识。
大连艺术学院,为了让全校师生在国庆期间自觉维护秩序,又能有家的感觉,学校为全校师生发了100万元现金券。凭借这些现金券,师生可以在校园内的商家进行消费。
大连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贤俊宣布这一举措后,师生一片欢呼,表示祝贺。
有网友又流口水了,说又是别人家的学校。撒真金白银,助力全校师生过国庆节,这是真爱!
大连艺术学院给全体师生发现金券这一很实惠性的福利,有强大的校方财政做支撑。
本文的主人公,甘肃临夏的这位乡村女教师,却没有这么优越的条件。
她九年间,自费给学生们买了540多双棉袜,因为她见到学生手脚和脸上都有冻疮,心疼地流下了热泪。然后,她每年都自费给学生们买棉袜过冬,并向学生承诺:只要有我在,我就不会让你们冻着。
这位人美心善的甘肃乡村女教师,就是临夏的小学教师马娟娟。
马娟娟老师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突出——
1.棉袜送暖,爱心无价马娟娟,所带的五年级15个学生中,有10个是留守儿童,跟父母不在一起,缺少父爱母爱。孩子耳朵手脚都冻得发黑,生了冻疮。马娟娟看了之后心疼,流下了眼泪。她9年间,自费给学生买棉袜棉手套,帮助学生过冬!
在物质上对学生进行支援,这靠的是经济能力。其实经济能力只是表层的能力,重要的深刻的因素是爱心。有爱心支撑,才会做出善良的举动。
马娟娟具备爱心这一优秀素质,关心学生疾苦,关心学生冷暖。无条件爱学生,这正是老师的一种基本素养。
马娟娟更值得称道的是,她在教学方面的探索。
马娟娟是美术专业生,学油画的,但是她在小学里担任的是语文教师。这看上去专业是很不对口,可能有人会怀疑马娟娟,这么一个美术人才,能把语文教好吗?
且让我们看一看,马娟娟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小学语文教材和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不同,很多语文课文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是可以画成画的。马娟娟结合自己的美术特长,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具备形象化特点的课文画成画,来帮助学生学习。
对一个美术生来说,画画似乎没什么难度,但是这正是马娟娟在教学上用心的表现。
画饼充饥,则是马娟娟的一大独创。
乡村孩子,无论物质上还是家庭关系上可能都欠缺。相对于物质上的困乏,精神上的荒原更可怕。
有学生提出一个愿望,想看一场电影。作为老师的马娟娟,明显无法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
作为对学生这一美好愿望的积极回应,马娟娟就画了一张电影票送给学生,让这位同学了却了心愿。
尽管手画的电影票,无法使学生真正看上一场电影,无法了却欣赏电影的愿望,但出自美术生用心创作的艺术作品——电影票,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启发学生的心智。至少,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已经从马娟娟老师那里得到了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回应!
这种回应,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学生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这种关爱,这对学生的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家庭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孩子生下来是没有什么知识的,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就是理想的人物,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会造成重要的影响。
对甘肃马娟娟的这些留守学生来说,父母根本就不在身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就十分有限。而由于马娟娟对学生十分关心,有学生在作文当中提出叫马娟娟为“妈妈”!
想叫老师“妈妈”,可见学生们对马娟娟的感情是何等的深厚,他们师生之间的相处是何等的和谐。
其实这时的学校已经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家,老师成了孩子的妈妈。这时,马娟娟的一举一动,都已经代替孩子们的父母,给孩子带来深刻的影响。
画饼充饥画出真情,留守儿童喜认妈妈!
3.积分打卡,滴水穿石马娟娟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也是用尽了心思的。打卡积分,就是马娟娟的一大有效举措。
我们见过小朋友吃方便面,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积累方便面包内那些卡片。玩那些卡片,收集这些卡片,对孩子们来说,魅力已超越了吃,成了一大乐趣。
马娟娟把这种打卡积分的方法,用到了激励学生的学习方面。
如果在平时的作业表现当中得了五个“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星星。得到25个优秀,就可以得五颗星星。当星星达到一定程度,老师就会满足学生一个愿望。比如说,有的学生想吃披萨。老师不会平白无故地就满足了孩子的愿望,而是激励学生,为了实现吃披萨这一愿望而付出劳动。
当他的星星达到了规定的数目,他的愿望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满足。
水滴石穿,日积月累。打卡积分,可以大大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就避免了机械重复式单调无聊的积累,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马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是用了心的。
结语你觉得马老师怎么样?觉得好,请点赞转发支持。@拥抱大语文
标签: 初中女生棉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