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妹妹和同班同学两个14岁女生手绑着手溺亡,警方通报说排除他杀。但我们家属既没看到尸检报告,也对自杀动机毫无头绪,对现场环境条件更是疑问重重。尚存在这么多未解之处没向我们解释清楚,警方却匆匆公布结论,我实在无法接受。"张健说道。
张健现年29岁,长期在外打工。6月2日傍晚,比张健小15岁、仍在老家湖南永州东安县鹿马桥镇上初二的妹妹张瑛被发现和同班同学向晴同时失踪,6月4日下午,两名女生的遗体被发现于鹿马桥镇镇内的西江河中。事后不久,当地警方通报称两人系溺水身亡,初步排除他杀。
视频加载中...
请假外出后失踪的二人溺亡 遗体被发现时两人各一只手用背带绳绑在一起6月1日儿童节学校放假一天,6月2日返校上课,14岁的张瑛和向晴既是永州市东安县鹿马桥中学初二年级的同班同学,也是同一个学生宿舍的室友。据两个孩子的家属介绍,张瑛和向晴分别于6月2日清晨和6月1日下午返回学校,并于6月2日白天在学校正常地上了一天的课。
6月2日下午17:20,在上完一天的课后,张瑛和向晴向班主任唐老师请了假外出。据警方向家属转述的学校的说法,张瑛的请假理由是"出去买个碗",而向晴的请假理由是"外出取快递"。
张瑛和向晴在请假后随即离开学校,当天18:20晚自习开始,唐老师发现两名学生还没回来,就发动师生一起寻找,20点前后,学校分别通知了两人的父母,并报了警。
当晚,校方和警方寻找两个孩子未果。直到近两天后的6月4日16点,一位赶鸭子的村民在向晴家所在的向家村村后的河流中发现了漂浮着的两个女孩,并在报警后由警方将两人打捞了起来。
据张瑛的哥哥张健介绍,两个孩子被打捞起来后,很快便被确认已经死亡。警方告知张健和其父母,两个女生的死因是溺亡,遗体被发现时各自靠近对方的一只手由一条绳子绑在了一起,两人的遗体均没有外伤。
张健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根绑住两人手部绳子的样子:"是黑色的绳子,样子像是单肩背包上的带子,上面还有扣子能扣起来。两个孩子遗体被发现时,这根绳子绑在一人的左手和另一人的右手上。"
6月6日上午,警方在向双方家属通报情况时,出示了一份从张瑛留在学校宿舍的外套中找到的遗书。
6月8日下午,东安县委宣传部发布通报称,6月4日16时许,有群众在东安县鹿马桥镇西江河中发现两具尸体。东安县公安机关接警后查明,两名死者系该镇向某某(女,14岁)和张某某(女,14岁)。经现场勘验、走访调查、调阅视频和尸检,确定向某某、张某某溺水身亡,初步排除他杀。
对于上述通报,张瑛和向晴的家属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无论从动机和遗体发现现场的环境来看,事件还存在很多疑点,警方"初步排除他杀"的结论有些草率,也难以令人信服。
"警方的结论是'初步排除他杀',那么不是自杀就是意外了,既然警方在张瑛宿舍的衣服里找到了遗书,那么如果这个遗书真的是张瑛写的,也应该排除意外事故了。但是自杀总要有个原因吧,更何况是两个孩子一起选择自杀,没有重大的自杀动机更不合乎情理。对此,我们全无头绪,警方也没有对此加以解释。"张瑛的一位堂兄说道。
张健质疑了妹妹这份遗书的真实性,他认为,这份遗书从字迹和内容上看都不像是出自妹妹之手。"警方给我们看了遗书原件,遗书是用A4纸大小的条格纸写的,我看到后,几乎是第一眼就觉得这不是妹妹的字,和妹妹平时的字迹风格差距很大。我提出要做进一步的笔迹鉴定,警方答应了,但至今还没有给出结论。"张健说道,"遗书内容写道'你们逼我死的,不想活了''重男轻女''以后嫁个好人家'等语句,但我和父母对这些话的来由毫无头绪。我妹妹在失踪前的5月30日、31日和6月1日都住在家,其间只在5月31日下午外出过,并于6月2日早晨和往常一样坐班车返回学校。事发后,我父母回忆说那几天没有和妹妹发生矛盾。至于'重男轻女'等语句,我家就是我和妹妹两个孩子,我比妹妹大了15岁,早就去了外地工作,平时也很少见面,家里相当于把妹妹当成独生女养的,根本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矛盾出现,因此我们一家对这份遗书疑问重重。"
张健称,自己虽然看到了遗书原件,但警方明确对他说"不允许拍照,不允许复印"。张健不明白的是,既然警方已经判断排除他杀,作为其亲属个人物品的妹妹的遗书为何不能交给他,甚至不能拍照和复印?
张瑛的堂姐对记者说道,张瑛和张健的父母一直在家务农,性格很老实,也不怎么爱说话。对于自己这个堂妹,她的接触不多,但知道她和哥哥交流较多,"兄妹俩感情很好,有时张瑛还会找哥哥要些零花钱,或聊上几句。"
向晴的家属同样表达了对向晴缺乏自杀动机的疑问。"这孩子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有一个姐姐年龄差距较大,已经去外地工作了,还有一个弟弟也在上学,家里就只有奶奶、太奶奶和她一起住。她是6月1日儿童节假期的下午返回学校住宿的,据孩子的奶奶回忆,那天没有发现向晴有什么不愉快的情绪,更别说是自杀的倾向了。"向晴的叔叔说道。
向晴的姑姑告诉记者,向晴的奶奶对这个孙女很好,每星期会给她20元零花钱。有时,向晴的叔叔也会给这个侄女一些零花钱,"这孩子应该说不缺吃穿。"
对于张瑛和向晴两个孩子的关系,双方家属均表示两人是好朋友,经常一起玩,关系很好。"两个孩子既是初中的同班同学又是室友,平时总在一起玩,张瑛还来过我家玩过几次,还留宿过。"向晴的姑姑说道。对于上述说法,张健表示认同,"我妹妹以前去她家玩过几次。"
向晴的姑姑还回忆道,两个孩子还曾经一起买过一样的衣服、鞋子和挂饰,并曾同时穿戴着这些相同的服饰。
家属质疑河水浅自杀困难大 称警方告知尸检报告要送上级部门检查令张瑛和向晴二人的家属质疑警方"排除他杀"结论的,不仅是完全找不到两个孩子自杀的动机,还包括遗体发现现场的一些具体细节。
张健告诉记者,警方从监控视频中发现张瑛和向晴的最晚时间是6月2日下午18时许,此后直到6月4日16时二人遗体被发现,近两天时间里再没有摄像头拍摄到二人行踪,也暂时没有目击者。目前,两个孩子的初步死亡推定时间范围较宽,为遗体被发现前的24-48小时,因此二人准确的死亡时间、6月2日下午18时后的行踪均暂时难以掌握。
令张瑛和向晴家人感到最不解的,是遗体被发现河段的河水深度。
"两个孩子一个身高1.63米,一个身高1.55米,而经警方测量后,现场河水最深处也只有1.1米,有的地方可能更浅,而且水流很缓,两个孩子几乎肯定可以在水底站立起来。我们家属主要质疑的情况是,两个孩子仅仅是各自的一只手和对方绑在了一起,除此之外并无别的束缚,那么她们进入这样的水中是否会因本能的挣扎而起身?就像人不可能自己用手憋死自己的道理一样,这样的浅水河真的能自杀成功吗?"张健和向晴的叔叔分别质疑道。
此外,警方告知家属两个孩子"无外伤"的情况也令家属疑惑,"就算是投河自杀,临死前多少应该也会有挣扎,河水很浅,河底又有许多石头,身体的摩擦应该是免不了的,为何警方会告诉我们两人无外伤呢?"
张健从遗体被发现时就在场的村民口中听到,两个孩子被打捞起时,脸上有变形浮肿,还有流血的痕迹。对于该面部血痕,警方对家属的解释是"入水后的血管爆裂"。
对于上述针对死亡细节和遗体情况的种种质疑,家属表示曾多次要求查看详细的尸检报告。"警方6月6日告诉我们尸检还没全部完成,不确定尸检报告何时能出来,说有的部分还需要送上级部门检查,有的部分他们做不了,说要送到上海或中山大学去检查,具体是哪里没明确说。"张瑛的家属如是说。
6月9日,记者来到事发现场,在张瑛家属陪同下探访从鹿马桥中学到遗体发现现场的路线发现,从鹿马桥中学步行到向家村村口大约需要30分钟,途中路线基本为一条直线。向家村村口有一处监控摄像头,据张瑛的家属向记者介绍,该摄像头曾于6月2日下午18时许拍摄到张瑛和向晴经过,这也是张瑛和向晴生前最后一次出现在监控录像中的时刻。
张瑛和向晴6月2日晚上最后一次出现在监控视频中的路口
据曾经看过警方提供监控视频的张健说道,他在监控视频中看到,两个孩子手挽着手,还做出蹦蹦跳跳的样子向前走。此外,警方对张瑛的家属介绍道,监控视频中并未拍摄到张瑛和向晴手持后来绑住二人双手的黑色书包背带绳。
向晴的叔叔告诉记者,他在事发后曾询问一位6月2日傍晚曾在向家村路口停留的阿姨,这位阿姨表示当天18时许曾看到张瑛和向晴在一起,但张瑛蹲下做出不想继续向前走的样子,而向晴正在拉她起来。向晴的叔叔表示,该细节尚未得到警方确认。
经过向家村路口向向家村继续前行约5分钟,就到了向晴和太奶奶、奶奶、弟弟在姐弟俩上学期间所居住的家。该条路上并无监控摄像头,但据6月2日下午和晚上都在家中的向晴奶奶的证词,6月2日当天晚上,无论是张瑛还是向晴均没有到向家来。
向家村村后通往西江河的窄路
顺着向家门前道路向村后绕行约六七分钟,就到了发现张瑛和向晴遗体的西江河向家村河段。记者在现场观察到,该处河段水流较缓,且遗体发现位置的上游不远处有较多浅滩、河底大石等,二人遗体不太可能从较远的更上游地区漂下来,该处或其上方不远处或许就是二人的入水位置。
张瑛和向晴的遗体被发现的河段
张健称,两个孩子的遗体被打捞上来时,鹿马桥镇派出所的警察赶到后立即封锁了现场,距离现场最近的向晴奶奶赶到现场时,二人遗体已经被警戒线和警察围住,向晴奶奶未能在现场第一时间看到孙女的遗体。两个女孩的家属称,张瑛的父母和向晴的奶奶初次看到遗体时,已经是在遗体被送往殡仪馆交由家属辨认遗体身份的时刻了。
张瑛5月31日外出进入宾馆但并未留宿 家属称不清楚此事有无关联警方在寻人过程中,发现张瑛曾与学校的另外二女一男三人于5月31日下午外出,并进入宾馆。张瑛的哥哥和堂姐告诉记者,确有此事,但张瑛当晚并没有在宾馆留宿而是回家了,亦不清楚此事与张瑛、向晴死亡一事的关联。
"一起去(宾馆)的两名女生不包括向晴,是另外两名女生,好像是同一学校初一年级的。那两名女生后来说那天就是出去玩了一下。"张健说道,"但我要说明的是,5月31日当天晚上张瑛是回了家的,并没有在宾馆留宿。这件事和后来的事情有什么关联,我们暂时也不清楚。"
对于鹿马桥中学在张瑛和向晴失踪到遗体被发现前后的措施,两家家属均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认为学校有管理不力的嫌疑。
两家家属认为,两个孩子失踪当晚,校方通知家长既不够及时,而且通知时间还不一致。"18:20发现孩子不见了,两个小时左右后通知的家长。而且通知向晴父母的时间是快到20点时,通知张瑛父母的时间是20:30。"张健和向晴的叔叔如是说。
对两个孩子请假的事情,家属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据我们了解,鹿马桥中学是封闭式管理的,任何外出都需要请假打报告。我们一直想找校方要一下两个孩子当时请假的请假条,但校方没有回应。从两个孩子遗体被发现到现在已经3天了,校方也无人出面和我们沟通,也没有向我们传达任何和孩子失踪有关的信息。"
鹿马桥中学
就曾与张瑛一起去宾馆的三名同学的情况,以及家属提出的学校监管、后续处理等方面的疑问,记者拨打了鹿马桥中学和班主任唐老师的电话,鹿马桥中学办公室一位老师在得知记者的身份后,连说几声"听不清"后便挂断了电话,而唐老师的电话则多次在拨通几秒后被挂断。
张瑛丢失十余天的手机在向晴卧室柜子被发现 向晴家属:警方发现手机过程有蹊跷鹿马桥中学规定学生不能把手机带到课堂来,张瑛和向晴的家属均表示,两个孩子虽然都有手机,但只是在家使用。6月2日晚上两人失踪后,家属曾多次拨打电话,但均无人接听。
张健回忆道,妹妹的手机其实早在5月24日就丢失了,"我收到妹妹的最后一条微信消息,是5月24日早晨5点她给我发了一个'早',此后就再没收到妹妹的消息或电话。6月3日,我和父母在寻找妹妹的过程中来到学校询问情况,学校告诉我们,张瑛的手机自5月24日起就丢失了,我们这才确定了手机早已丢失这一情况。"
张健与妹妹5月24日最后一次微信对话
张瑛和向晴失踪后,家属多次拨打电话均无人接听,但家属回忆称手机一直是可以打通的,并没有关机。6月6日,警方告诉张瑛的家属,此前已消失13天的张瑛的手机在向晴家中卧室的一个柜子里被发现了,手机被发现时仍处于开机状态,仍有18%的电量。
张瑛丢失的手机被警方发现的向家柜子
向晴的姑姑回忆称,她认为警方在向晴的房间柜子里发现张瑛手机的过程有疑点。"6月6日,几位警察到我们家来,此前,他们已经来查过两次了。这次一开始没说是找手机,只说'随便看一下',当时屋里只有我和我母亲、也就是向晴的奶奶在。一位警察进来后关上门,让我在门外等着,过了片刻这位警察就拿着一个手机出来,说'找到了'。我问他在哪里找到的,他返身回去指着一个柜门,说'在这个角落的衣服后面'。"向晴的姑姑说道,"对于这一天警方的行动,一方面,我对警方上门不说找什么、甚至不明确说来干什么就进屋搜查表示质疑,另一方面,警方此前已经来搜查过两次了,均什么也没找到,之前他们用信号搜索设备也只说过'在鹿马桥中学附近',偏偏这次一进屋就马上找到了那个手机,而且最关键的是我在门外面并没有直接看到手机被从那个柜子拿出来,这令我不能接受。"
张健也向记者回忆起警方告诉他张瑛手机被发现前后的过程。"警方没有告诉我张瑛的手机为什么会在向晴家被发现,也没告诉我们搜查出手机的具体时间。警方此前去向晴家搜查过几次,但均未表示发现了张瑛的手机,6月6日,我们在和警方交流中提出了对手机去向的疑问,过了约1个小时,就有一位警官进来说,张瑛的手机找到了。"张健回忆称,妹妹的手机被发现的时机有些"太巧","我妹妹的手机是安卓系统的,我们向警方提出要看张瑛手机里的通话和聊天记录,但警方表示,还需要技术手段解锁和恢复,目前无法提取相关信息。"
记者从相关专业技术人士处获悉,当前,破解苹果系统手机密码相对较难,几近不可能,但破解安卓系统手机密码则相对较容易。
对于张瑛的手机为什么会在向晴家中被发现,向晴的家人向记者表示不清楚原因。向晴的家人还表示,向晴的手机目前也在警方的掌握中,但警方对他们表示"没有密码无法解锁",因此也尚未提供该手机内的信息。
当地教育局表示每个孩子赔偿4万元 两家家属均未接受张健向记者透露,6月6日下午,在当天警方初步通报张瑛和向晴死亡原因后,他和父母以及向晴的父母、堂叔伯等在鹿马桥镇政府与镇政府领导、东安县刑警大队警官以及东安县教育局某领导有过一次对话,在尚未完全查明事件种种疑点的情况下(注:东安县委宣传部6月8日下午发布《关于向某某、张某某非正常死亡的情况通报》),就开始向死者家属提出赔偿方案。
张健回忆道,对方给他们提出了两个选择:一是赔偿一笔包含丧葬费在内的金额,让孩子"尽快火化,入土为安",二是继续等待调查结果。
6月10日上午,张健告诉记者,6月9日下午,镇政府、东安县刑警大队以及东安县教育局的负责人与两家家属又进行了一次会谈。"东安县教育局局长向我们提出,每个孩子赔偿4万元。他没说这4万元具体的名目,只说是'包含丧葬费''出于人情道义'等等,总之加在一起就是4万元。对此,我们两家都没有接受。"
记者就该事件的调查进程致电东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截至发稿前,该电话并未接通。
津云将持续关注此事件。
(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津云新闻记者 侯沐伟 发自湖南永州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津云】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湖南两初中女生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