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定南四小结合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行动,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严格规范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生态理想课堂。4月份,定南四小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双减”政策下的系列高效课堂研讨活动。
双师课堂 同课异构
为了进一步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一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4月2日定南四小举行了课题为《平均数》的“双师课堂.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
张甜、郭金连两位老师充满活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课堂活动丰富多样,有学生喜欢的游戏,有引发学生思考的填空,有培养学生审题判断等,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整堂课学生学的轻松快乐!
刘娟、郭媛媛老师亲切的语言,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积极大胆发言。自学思考设计有深度,充分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整堂课的课堂容量很丰富,从例题的讲解到练习的训练,练习做到了又梯度有层次,在保证大部分学生的同时,还兼顾了优生的思维训练,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当堂训练,让学生很好的巩固学习内容。
赖晓云、钟燕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前学生踢毽子竞赛,课中的学生自学,课尾的练习巩固,无不围绕着以学生中心这一思想,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引发同学们不断的去思考、探索、交流,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张小花、叶文秀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让观摩者耳目一新,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对练习的设计及处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并贮存下来,从而使所形成的认识结构更加充实完善。
同一课题,教学方法各异,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却得到了充分体现,展现了骨干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党员示范 携手共行
4月6日上午,党员刘娟主任执教的《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条理清晰,思路明了,通过教师的循序善诱,让学生再一次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对各类运算定律及性质进行回忆,再利用高效的,有梯度的练习对知识点加以巩固。
名师引领 促研共学
4月6日下午,定南县小学数学名师罗惠珍副校长给我们带来了示范课《神奇的平均数》。她精心准备,深挖教材,改编例题,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以娴熟的教学技巧,全课紧扣“神奇”二字。丰富的教学经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整节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扎实有效,精彩不断,注重学生数感、量感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
评课议课 共同成长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听课教师认真记录,细心观察,对名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案准备、课堂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学习。听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即兴评课大赛。
老师们把自己的所得所想记录在评课稿里。
满满的听课笔记。
为了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定南四小四位县级骨干教师进行了评课展示,针对罗校长的课说出自己的感想与思考。
刘娟主任:罗校长的《神奇的平均数》一课用“神奇”二字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教态自然、大方,举手投足间散发着魅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的课我就很喜欢。
张甜主任:罗校的课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都要渗透数学思考的方法,还特别注重了数感的培养。
张小花主任:罗校的课深深地触动了我们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思考。课堂上罗校的课堂语言精炼又不失亲切,让学生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思考和学习。课堂上对教材的深究展现的淋漓尽致,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的创编,更深的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赖晓云老师认为不同的人,不一样的教龄,经历不同,则对同一课型就有不一样的设计。她认为罗校的练习体现“双减”精神,真正落实把作业在课堂中的解决。
活动最后,罗校长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讲座《用心钻研文本 ,提高课堂实效》。
罗校长的讲座指引我们要精准把握编排意图,深挖教材内涵,关注练习设计,充分利用好文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复杂的知识教的简单,把简单的知识教的厚重。
笃行不怠 行稳致远
一节简单的《平均数》,让勤劳好学的四小数学人品尝到了集体深度教研的成功与快乐!
今后定南四小将会继续以“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模式严格规范课堂教学,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努力打造高效生态理想课堂,争取在课堂减负提质的道路上走得更实更远,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真正实现让生命健康成长美丽绽放!
标签: 初中数学评课稿